网站访问次数 7769
收藏本站 在线联系
了解更详细,请致电:
13339144788或在线注册,留下相关信息:
类目:从书号出版
作者:幸福语录丛书
简介:
康德幸福语录
亲情的永恒
人一无所有地来到人世,亲情是他(她)唯一的凭靠。在人生漫长的成长过程中,亲情的缺失往往造成我们无法承受的悲痛,是我们永远无法挽回的遗憾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,人生是如此的有限而短暂啊。在我们的生活中,唯一让我们能感到永恒的,也许只有亲人带来的亲情。为亲人默默地祈福,为离世的亲人送去我们最美好的寄托,是我们珍惜亲情、保存亲情的最好方式。(《道德形而上学基础》)
康德父母早亡,但康德将他父母的爱、父母的教诲一直深埋心底。
3月24日,我亲爱的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间……上帝虽然没有赐予他喜乐的一生,愿他从此让他分享永恒的喜乐。(《康德书信百封》)
康德的母亲安娜是一个“心胸开阔且善解人意的女性……有一颗高贵的心,她的宗教信仰真诚却不狂热”。
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母亲,因为她在我心灵中植入了第一颗善的胚芽,并加以灌溉:她引导我感受自然现象:她唤醒并助长了我的观念,她的教导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无间断的、美好的影响。(《康德书信百封》)
不要宠坏孩子
不管在哪个社会,教育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。新生命的诞生在给家庭带来欢乐的同时,无疑也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。孩子的乖巧与聪明令人欣慰,固执与淘气又让人伤身和伤神。如何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巨大的潜力,避免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的增长,是引导孩子走上健康道路的重要方法。康德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深刻的见解。在“关于人类学的讲义”里首先反对的就是宠坏孩子。
通常把女儿宠坏的是父亲,把儿子宠坏的是母亲。母亲通常较喜欢有活力并且勇敢的儿子。不过,儿子通常比较爱慕父亲。(《实用人类学》)
这是因为:
倘若没有被宠坏的话,小孩子真正喜欢的是必须付出辛劳才能得到的乐趣。……一般而言,母亲……比较宠小孩。然而我们发现小孩子(特别是儿子)对父亲的爱慕甚于母亲,原因是母亲会为了避免小孩受伤而不让他们跑跳。父亲虽然在小孩子逾越分寸的时候对他们吼叫,甚至出手惩罚。但他也时时带他们到原野上去,让他们可以像个男孩子,允许他们奔跑、游戏,尽情玩乐。(《实用人类学》)
重视人格教育
对孩子最重要的是人格教育。与那些机械的技能教育不同,也与那些陈腐的道德说教不同,人格的教育是培养孩子完整而健全的人格。人格教育是重要的,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尤为重要,因为孩子的人格在形成期,还未定型,具有极大的可塑性。对一个人格发展尚未成型的人而言,模仿是第一个意志规定,以让孩子接受后来他自己也会订立的准则。(《实用人类学》)
对小孩人格的教育需要多方面着手,它包括营造温馨的环境,塑造独立的个人精神,培养坚强的意志。(《康德书信百封》)
康德一生的成功可以说与他父母健全的人格教育有莫大的关系。父母是虔敬派基督教徒,但康德从父母身上得到的不是宗教学说的训练,而是给他一个温暖的、体贴的、可靠的环境,帮助他建立自信和发挥自我价值。
像他的其他兄弟姊妹一样,被母亲称为“小纽曼”的康德为父母的爱所滋润。父母一以贯之的人格教育成为康德健全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。取得巨大成就的康德曾经回忆道:
事实上,他们给予子女的不仅仅是爱,还有尊重。他们善于教育,为小孩子提供一个虽然简朴、但和谐而雅致的居家环境。另外他们也在每个阶段全力支持求上进的大儿子。(《康德书信百封》)